側柏葉的重要特征包括:
-
形態特征:側柏(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的葉子為鱗片狀或針狀,緊密排列在小枝上。葉片通常呈藍綠色或深綠色,長度約2-3毫米,寬度不到1毫米。葉片背面有一條明顯的白色氣孔帶,這是側柏與其他柏屬植物區分的一個顯著特征。
-
生長習性:側柏是一種常綠喬木,樹冠呈塔形或圓錐形,樹高可達20米。其枝條細長,分枝較多,形成密集的樹冠。葉子終年不落,保持常綠狀態,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綠色。
-
化學成分:側柏葉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黃酮類、揮發油、鞣質等。揮發油是側柏葉的主要化學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作用。黃酮類化合物則有助于增強血管彈性,改善血液循環。
-
藥用價值:側柏葉在傳統中醫中被廣泛用于治療各種疾病。根據《中國藥典》記載,側柏葉味苦、澀,性微寒,歸肺、肝、大腸經。主要功效包括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祛風利濕等。可用于治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等多種出血癥狀,以及痄腮、丹毒、燙傷等炎癥性疾病。
-
生態適應性:側柏對環境條件的適應性強,耐干旱、耐貧瘠、抗污染,適合在城市綠化中應用。它能夠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側柏還具有較強的防火性能,是理想的防火隔離帶樹種。
-
文化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側柏被視為長壽、吉祥的象征。古代文人墨客常用“柏”字入詩,表達對永恒生命的向往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詩經·小雅》中有“如松柏之茂”的詩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生命力頑強。
側柏葉不僅具有獨特的形態特征和生長習性,還富含多種有益健康的化學成分,擁有廣泛的藥用價值和良好的生態適應性,在文化和歷史傳承中也占據著重要地位。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