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側柏樹具有良好的生態(tài)效益和經(jīng)濟價值
側柏樹(學名:Platycladus orientalis),又名扁柏、香柏,是中國傳統(tǒng)的園林綠化樹種之一。它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對環(huán)境適應性強,耐旱、耐寒、抗風、抗污染,是城市綠化、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的理想樹種。側柏樹還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釋放氧氣,改善空氣質量,因此被廣泛種植于公園、街道、住宅區(qū)等公共場所。
2. 側柏樹象征著長壽與吉祥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柏樹自古以來就被視為長壽、堅強不屈的象征。《詩經(jīng)》中有云:“南山有臺榭,北山有臺榭;臺榭之間,松柏蒼然。”這反映了古代人民對于柏樹的喜愛及對其寓意的認同。古人認為,種植側柏可以帶來好運,庇佑家人健康平安,子孫繁盛。尤其是在墓地周圍栽植柏樹,則意在表達對先人的懷念之情以及祈求逝者靈魂安息的美好愿望。
3. 側柏樹具備藥用價值
側柏的枝葉、果實均含有豐富的揮發(fā)油成分,可入藥使用。《本草綱目》記載,側柏葉性味苦辛溫,歸肺、心、肝三經(jīng),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祛風利濕,常用于治療感冒發(fā)熱、咳嗽痰多、吐血衄血等癥狀。側柏種子(柏子仁)也是一味重要的中藥材,具有養(yǎng)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效。在古代,人們不僅出于美化環(huán)境的目的而種植側柏,還將其作為藥材來源之一。
- 側柏樹易于管理維護
與其他一些需要頻繁修剪或特殊護理的樹木相比,側柏樹生長速度適中,形態(tài)優(yōu)美,無需過多的人工干預即可保持良好狀態(tài)。它的根系發(fā)達,能有效防止土壤侵蝕,減少水土流失現(xiàn)象的發(fā)生。這些特點使得側柏成為古代園林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 側柏樹的文化傳承意義
隨著時間的推移,側柏樹逐漸融入到中國的文學藝術作品之中,成為了文人墨客抒發(fā)情感、寄托理想的重要載體。從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到宋代詞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無不體現(xiàn)出人們對這種古老樹種的深厚感情。通過世代相傳,側柏樹不僅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也成為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的橋梁。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qū)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guī)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