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毒蛾(Dendrolimus superans)**是一種常見的森林害蟲,主要危害側柏、檜柏等針葉樹種。側柏毒蛾在其生活史中會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形態特征。
-
卵
側柏毒蛾的卵呈橢圓形,直徑約0.8-1.0毫米,初產時為淡黃色或黃綠色,逐漸變為紅褐色。卵通常成塊狀產在樹皮裂縫、枯枝落葉層或地面上,每塊卵可包含數十至數百個卵粒。卵塊表面覆蓋有一層黃色的絨毛,有助于保護卵不受天敵侵害。 -
幼蟲
幼蟲是側柏毒蛾破壞性的階段。初孵幼蟲體長約1-2毫米,淡黃色,頭部黑色。隨著幼蟲的生長,體色逐漸加深,最終變為黑褐色或深褐色,體長可達30-40毫米。幼蟲體表布滿白色或灰色的細毛,這些毛具有刺激性,接觸皮膚會引起過敏反應。幼蟲共有6齡,每齡幼蟲的形態特征略有不同,但總體上都呈長條形,頭部較大,腹部較細。 -
蛹
蛹期是側柏毒蛾從幼蟲到成蟲的過渡階段。蛹為裸蛹,呈長橢圓形,長約15-20毫米,寬約4-5毫米。蛹初期為黃褐色,逐漸變為紅褐色或暗褐色。蛹體表面光滑,但可見明顯的翅芽和觸角芽。蛹通常在土壤中、樹皮裂縫或枯枝落葉層中化蛹,化蛹深度一般為2-5厘米。 -
成蟲
成蟲是側柏毒蛾的繁殖階段。雌雄成蟲在外形上有一定的差異。雌成蟲體長15-25毫米,翅展30-40毫米,體色為灰褐色,前翅中央有一條明顯的暗褐色寬帶,后翅顏色較淺。雄成蟲體長10-15毫米,翅展25-35毫米,體色為灰褐色,前翅中央的暗褐色寬帶較窄,后翅顏色較淺。成蟲的觸角呈絲狀,雄成蟲的觸角較長且分叉明顯,雌成蟲的觸角較短且不分叉。成蟲多在夜間活動,白天則隱藏在樹冠下部或樹干基部的陰涼處。
其他形態特征
- 幼蟲的毛發:側柏毒蛾幼蟲體表的毛發不僅具有保護作用,還含有毒素,接觸皮膚會引起紅腫、瘙癢等過敏反應。
- 蛹的保護機制:蛹在化蛹過程中會分泌一種黏液,使周圍環境變得濕潤,有助于防止干燥和天敵侵害。
- 成蟲的飛行能力:成蟲具有較強的飛行能力,可以在夜間進行長距離遷飛,尋找適宜的繁殖場所。
生活習性
- 卵的產卵環境:側柏毒蛾的卵通常選擇在樹皮裂縫、枯枝落葉層或地面上產卵,這些地方相對隱蔽,有利于卵的孵化和幼蟲的存活。
- 幼蟲的取食習性:幼蟲主要取食側柏、檜柏等針葉樹的葉片,嚴重時可將整株樹木的葉片吃光,導致樹木死亡。
- 蛹的化蛹時間:蛹期一般持續10-15天,具體時間受溫度和濕度的影響較大。
- 成蟲的交配與產卵:成蟲羽化后,雌雄成蟲會在夜間進行交配,交配后的雌成蟲會選擇適宜的地點產卵,每頭雌成蟲可產卵200-300粒。
通過了解側柏毒蛾的各個形態特征及其生活習性,可以更好地采取防治措施,減少其對森林資源的危害。
品名:側柏苗
高度:60~200cm
特點:耐寒性強,四季常綠,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盆栽苗/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