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芷與白睡蓮福州白芷與白睡蓮是兩種不同的植物,但它們在福州地區均有種植。以下是對這兩種植物的詳細介紹:福州白芷學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
福州白芷與白睡蓮
福州白芷與白睡蓮是兩種不同的植物,但它們在福州地區均有種植。以下是對這兩種植物的詳細介紹:
福州白芷
- 學名: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 科屬:傘形科(Apiaceae)白芷屬。
-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高可達1.5米。根圓柱形,分枝或不分枝,表面灰黃色至黃棕色,斷面白色,粉性。莖直立,中空,有縱棱。葉為二回三出復葉,葉片大而分裂,邊緣有鋸齒。花小,白色,集成大型復傘形花序。果實為雙懸果,長圓形。
- 分布與生長環境: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包括中國、日本、朝鮮半島等。在中國廣泛栽培,尤其在福建、浙江、江蘇等地較為常見。喜光,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宜。
- 用途:福州白芷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其根部可入藥,味辛、苦,性溫,歸肺、胃經。具有散風解表、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的功效,常用于治療感冒頭痛、鼻塞流涕、牙痛、風濕痹痛等癥。
白睡蓮
- 學名:Nymphaea alba L.
- 科屬:睡蓮科(Nymphaeaceae)睡蓮屬。
- 形態特征: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狀莖短而粗壯。葉圓形或近圓形,浮于水面,直徑可達30厘米,綠色,背面常帶紫色。花單生于葉腋,白色,直徑可達15厘米,花瓣20-25枚,雄蕊多數,心皮多數,離生。果實為漿果,成熟時裂開,種子多數。
- 分布與生長環境:原產于歐洲和北非,現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在中國多見于長江以南的湖泊、池塘、河流等靜水環境中。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寒性較強,對水質要求較高,適宜在清潔、富含有機質的水中生長。
- 用途:白睡蓮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其根狀莖可入藥,味甘、淡,性平,歸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常用于治療熱毒瘡瘍、水腫、小便不利等癥。白睡蓮還能凈化水質,改善水體環境,是園林水景中的重要觀賞植物之一。
總結
福州白芷和白睡蓮雖然同在福州地區有種植,但它們屬于不同的植物種類,具有不同的形態特征、生長環境和用途。福州白芷主要用于藥用,而白睡蓮則更多地用于觀賞和水體凈化。了解這兩種植物的特點有助于更好地進行種植和利用。
品名:睡蓮
高度:40~100cm
特點:花量大,顏色艷麗,花期長,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水源充足,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裸根苗/種子/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