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選擇適宜的種植地:人參喜涼爽濕潤、半陰半陽的環境,對土壤的要求較高。理想的種植地應為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或壤土,pH值在5.5-6.5之間。避免選擇低洼易積水的地方。
2. 精心準備土壤:種植前一年秋季,需深翻土地30-40厘米,清除雜草根系及石塊等雜物。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3000-4000公斤作為基肥,同時可加入適量的磷鉀肥以促進根系發育。
3. 種子處理與播種:采用當年采收的新鮮種子,先用溫水浸泡24小時后撈出晾干,再與細沙混合搓揉去除果肉,然后置于0-5℃低溫條件下進行層積處理約60天。春季氣溫回升至10℃以上時開始播種,行距30厘米左右,株距10-15厘米,覆土厚度約為種子直徑的2倍。
-
合理灌溉與排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積水是關鍵。生長期內遇干旱應及時澆水,雨季則要注意及時排澇,防止爛根現象發生。
-
加強田間管理**:定期除草松土,促進空氣流通和水分蒸發;適時修剪過密枝葉,改善光照條件;注意觀察病蟲害情況,一旦發現立即采取措施防治。
-
控制遮蔭度**:人參喜散射光,忌直射日光。可利用遮陽網或者自然林下種植等方式調節光照強度,一般要求透光率在30%-40%之間。
-
科學施肥**:除了施足底肥外,在生長期還應根據植株長勢追施適量的氮肥,促進莖葉生長;開花結果期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產量和品質。
-
防治病蟲害**:常見的人參病害有黑斑病、白絹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等。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選用高效低毒農藥,嚴格遵守用藥安全間隔期。
-
適時收獲**:人參一般需要栽培3-5年后方可采挖,具體時間取決于品種特性和市場需求。秋季地上部分枯黃時為采收期,操作時要小心輕挖,避免損傷根部。
-
儲藏保鮮**:新鮮人參應盡快去除泥土并晾干表面水分,然后放入通風干燥處保存。長期儲藏可用塑料袋密封包裝,放置于冰箱中冷藏,溫度控制在0-4℃范圍內。
品名:人參種子
高度:50~100cm
特點:藥性好,容易種植,適應性強。
種植量:0.5~1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