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時期所使用的人參主要是五加科人參屬(Panax)的植物,主要包括了我們現在熟知的幾種主要人參類型,如東北人參(Panax ginseng)、西洋參(Panax quinquefolius)等。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歷史久遠及文獻記錄的局限性,對于漢代具體使用哪種人參的記載并不是非常明確和詳盡,但可以確定的是,漢代對人參的應用已有相當的認識和發展。
-
東北人參:學名為Panax ginseng C.A.Mey., 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地區、朝鮮半島以及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在中國傳統醫學中,東北人參被視為上品,具有補氣養血、安神益智等多種功效。《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關于人參的描述,雖然沒有直接指明是哪種人參,但從其描述的功效來看,很可能是指的東北人參。
-
西洋參:學名為Panax quinquefolius L., 原產于北美洲東部森林地帶。盡管西洋參并非原生于中國,但在明清兩代通過貿易途徑傳入中國后,也逐漸被中醫所采用。在漢朝時期,西洋參尚未進入中國的視野,因此可以排除漢朝使用西洋參的可能性。
-
其他可能的人參種類:除了上述兩種常見的人參外,還有如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竹節參(Panax japonicus C.A.Mey.)等同屬植物,它們在不同歷史時期和地區也有著廣泛的藥用價值。但是根據現有資料分析,這些次級品種在漢朝時期的使用情況并不如東北人參那樣顯著。
漢朝時期主要使用的是東北人參,而西洋參及其他同屬植物則是在后來的歷史階段才逐漸被引入并廣泛應用于中醫藥實踐中的。
品名:人參種子
高度:50~100cm
特點:藥性好,容易種植,適應性強。
種植量:0.5~1kg/畝
種植期:春秋/視地區
適播地:排水通暢,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全新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