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蓮科植物的花結構具有以下特點:
1. 花兩性,輻射對稱:睡蓮科植物的花通常為兩性花,即一朵花中同時擁有雄蕊和雌蕊,且花的各部分圍繞花軸呈輻射狀排列,使花在各個方向上看起來都相同。
2. 花被片多輪,分離或基部合生:花被片(包括萼片和花瓣)數目較多,一般為4-16枚,有時更多,呈多輪排列。這些花被片可以完全分離,也可以在基部相互融合形成筒狀或杯狀結構。
3. 雄蕊多數,螺旋狀排列:雄蕊數量眾多,通常超過20枚,甚至可達數百枚,以螺旋方式緊密地圍繞著雌蕊群排列。雄蕊由花絲和花藥組成,其中花藥內含大量花粉粒。
4. 雌蕊心皮多數,離生或合生:雌蕊由多個心皮構成,每個心皮包含一個胚珠室。心皮可以是完全獨立的,也可以在下部合生成復合體,形成子房。子房上位,即位于花托之上,與花被、雄蕊等其他部位相接。
5. 子房上位,胚珠倒生:子房位置處于花的部,而胚珠則以倒生的方式附著于子房壁上,這意味著胚珠的珠柄朝向子房底部,而珠孔則面向頂部。
6. 花柱細長,柱頭盤狀或分裂:從子房頂端伸出的花柱較長,末端分化成盤狀或分叉狀的柱頭,便于接受花粉并促進授粉過程。
7. 花托常膨大成杯形:花托是指支撐整個花結構的部分,在睡蓮科植物中,它往往呈現為杯狀或盤狀,能夠有效地承載花被、雄蕊及雌蕊等器官。
睡蓮科植物的花還具備以下一些輔助特征:
- 花色鮮艷:為了吸引傳粉者,睡蓮科植物的花朵顏色豐富多彩,從白色、黃色到紅色、紫色等不一而足。
- 芳香:部分種類的花能散發出獨特的香氣,有助于招引昆蟲進行授粉。
- 水生適應性:作為典型的水生植物,睡蓮科成員的花通常漂浮于水面之上,或者僅將花梗露出水面,確保了生殖過程不受水分干擾。
- 開花時間短暫但頻繁:單朵花開放的時間較短,但整株植物在一個生長季節內會多次開花,保證了種群繁衍的成功率。
睡蓮科植物的花結構既體現了其作為高等植物的基本特征,又展現了對特定生態環境的高度適應能力。
品名:睡蓮
高度:40~100cm
特點:花量大,顏色艷麗,花期長,適應性好。
種植期:四季/視地區
適播地:水源充足,光照充足,不挑土壤。
供應規格:裸根苗/種子/盆栽